一、设备准备阶段
核心器材:需配备单反相机(建议高像素机型)、鱼眼镜头(8-15mm焦段)、全景云台(带刻度及外翻功能)、三脚架(带水平仪)及快装板。全景云台确保相机可720°旋转并精准定位节点,避免拼接错位。
参数设置:相机调至手动模式(M档),固定ISO、光圈(F8-F11)、白平衡;使用手动对焦,将焦距调至超焦距状态保证全景清晰度。
二、拍摄实施流程
节点校准:
相机垂直向下,调整云台使镜头中心点对准云台螺丝中心;
镜头旋转90°竖直向上,微调至画面显示半颗螺丝,确保节点精准。
分段拍摄:
水平方向:每旋转45°-60°拍摄1张,覆盖360°(通常6-12张);
垂直方向:仰视45°拍一圈(6-12张),俯视45°拍一圈,最后补拍天空和地面各1-2张;
补地技巧:外翻云台拍摄脚架位置,或移开脚架拍摄地面空缺区域。
注意事项:
保持三脚架绝对水平,每张照片重叠率需达30%以上;
避免移动设备,使用快门线减少震动。
三、后期拼接处理
初步合成:
将照片导入PTGui或Lightroom,批量调色后输出(禁用“调整大小”选项);
点击“对齐图像”,软件自动匹配控制点生成全景图。
矫正优化:
在控制点面板添加垂直线(如楼体边缘),点击“优化器”校正透视变形;
输出前检查拼接缝隙,手动添加控制点修复错位区域。
修补瑕疵:
用PS或专用补地软件(如Hugin)去除云台/脚架:
拖入全景图,用“创可贴”工具覆盖瑕疵区域;
启动PS内容识别填充(Ctrl+S同步更新),三脚架自动消失。
四、进阶技术方案
AI生成全景:通过即梦、ControlNet等工具输入关键词(如“360度全景+场景描述”),生成2:1比例图像后导入VR平台渲染;
手机简易拍摄:安卓手机安装谷歌相机,选择“全景模式”跟随蓝点移动扫描环境,自动合成全景图。
五、功能集成与发布
嵌入交互元素:使用蛙色全景编辑器等工具添加热点标签(图文/视频/3D环物)、背景音乐及导航路线;
多平台分发:导出作品上传至抖音、微信小程序或专业VR平台,支持PC/移动/VR设备观看。
关键提示:节点校准精度直接影响成图质量,建议新手优先练习补地技巧;AI生成方案适合快速制作,但真实场景还原仍需专业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