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全景是什么?一句话解释,就是水平方向360° +垂直方向360° ,特指水平360° ,上下360° 全能观看的,能看到“天、地”的全景。
720全景是怎么制作的?
720 全景的制作原理是通过在一个位置,拍摄多个角度的照片,然后然后利用软件进行拼接处理,最终生成的一种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真实场景的图像形式。在720全景图像的基础上,如果再加上空间三维模型,就构成了许多人认知中的VR全景,也叫3D全景、3D VR等。
关于VR全景的制作方式,市面上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普通全景图、全景图+人工辅助建模,以及基于三维重建的VR全景(一体化VR全景制作)。
一、全景图
全景图跳转类,顾名思义,就是本质上还是全景图,然后通过软件将这些全景图之间互相跳转,这一类“VR全景”并没有深度信息,也没有模型形态。
制作步骤:
1️采集图像信息,拍摄全景图;全景图的拍摄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全景相机直接拍摄,但是画质表现就比较有限;第二种选择就是在固定点位拍摄一圈单张图像,然后通过后期拼接,将这些图片拼接生成全景图,这样拍摄画质清晰度和效果表现与设备有关(单反使用的比较多),通常比直接使用全景相机拍摄效果好。
2️通过软件实现全景图互相跳转
优点:相比于传统拍照可以更为全面的展示空间信息。
缺点:缺少空间感,方位感,如果直接用全景相机,画质效果有限,如果是单张图像拼接,画质虽然变好了,但是后期拼接工作量巨大。
二、全景图+人工辅助建模
这一类的VR全景制作,要先进行全景图采集,然后通过提取全景图上的墙角线或人工绘制户型图提供空间几何信息,再通过算大或人工把全景图贴在这些几何信息构建出的“盒子”之上,从而模拟空间三维重建结果。
制作步骤:
1️.全景图采集:全景图的拍摄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全景相机直接拍摄,但是画质表现就比较有限;第二种选择就是在固定点位拍摄一圈单张图像,然后通过后期拼接,将这些图片拼接生成全景图,这样拍摄画质清晰度和效果表现与设备有关(单反使用的比较多),通常比直接使用全景相机拍摄效果好。
2️. 人工辅助建模并融合图像信息:一般会通过算法+人工辅助建模的方式,因为算法并不能一次到位,所以需要人工对位姿信息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准确的图片和模型的完美融合。这类VR全景,市面上典型的比如123看房。
3. 优点:可以进行漫游,补全了一定的空间感、方位感。
4.缺点:需要高度人工参与,物品细节无法建模或者需要很高的建模成本;无法处理较为复杂的空间,比如客餐厅一体的空间;且画质与采集设备成本正相关。
三、三维重建方案VR制作
这一类的VR全景,有比较完整的空间深度信息和三维模型,典型的产品形态,通过专业的三维信息采集设备采集空间深度信息和图像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处理,实现空间三维重建。
制作步骤:
1️. VR采集:这一步主要是采集空间深度信息和图像信息,一般会用到专业的VR采集设备(3D扫描相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手机采集,通过算法推测深度也可以有比较完整的深度信息和三维模型,这类比较轻量化的方案,国内支持就只有如视VR。
2️. VR编辑:生成VR只是第一步,VR生成以后,可以对VR进行编辑,打造多样的个性化玩法,比如路线引导、语音讲解,多媒体标签信息等。
3. 优点:可以进行沉浸式漫游,补全了空间感、方位感,且三维重建全流程依靠算法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参与,且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空间。
4.缺点:由于需要专业的采集设备,从而会有比较高的硬件成本(当然,轻量化方案手机拍VR例外),且对于算法的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